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粮丰增效科技专项助力小麦玉米产后减损

发布日期:2020-09-09 19:39:41

       节约减损就等于增产,减少产后损失浪费正成为我国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应对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选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如何助力小麦、玉米产后减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河北水热资源限制区小麦-玉米产后减损、技术扩散与综合评价”课题组2018年下半年完成了河北省小麦、玉米规模化机械收获、农户储粮损失状况的入户实地调研。
课题负责人、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教授陶佩君介绍,调研的小麦收获合计调研样本数为89,分布于河北省4市、10县(区)、15个村,小麦田间收获损失率2%以下的占34.52%,2%-3%的占23.81%,3%-4%的占11.9%,4%-5%的占3.57%,5%-6%的占7.14%,6%以上的占19.05%。
       调研的玉米收获合计调研样本数85,分布于河北省5市、8县(区)、12个村,玉米田间收获损失率2%以下的占19.28%,2%-3%的占30.12%,3%-4%的占19.28%,4%-5%的占12.05%,5%-6%的占8.43%,6%以上的占10.84%。
       “调研发现:河北省小麦-玉米产后损失严重。农户储粮损失合计调研样本数45,7市,11县(区)、17个村,在造成的农户储粮损失中,储粮装具水泥仓占4%,木柜占2%,编织袋占61%,金属仓占11%,通风栅占6%,散装占8%,其他和没有记录的占8%; 储粮技术措施中防虫的占5%,防鼠的占11%,防霉的占29%,没有采取措施和记录的占43%。”陶佩君表示。
       紧接着,课题组开展了以农机手的培训降低收获减损;以新型储粮装具和储粮减损技术的推广降低储粮减损;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降低加工减损等方面产后减损技术体系集成的示范。
       “在收获减损技术方面,根据小麦和玉米植株和田间作业地块的环境,我们通过对农机手的培训和收获机械参数的优化,实现麦玉机械收获损失率平均降低0.74%。该项成果在河北永生食品有限公司小麦基地和宁晋县思农伟业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小麦玉米基地进行示范,已由专家组现场检测验收。”课题骨干、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教授李慧静表示。
李慧静介绍,在存储减损方面,课题组针对农户推广了“新型储粮装具”,同时辅以严格控制水分、热入仓密闭和低温密闭等技术,并在清苑、藁城、宁晋、冀州、泊头、玉田等农户进行示范和监测玉米品质8个月,玉米产后存储损失率降低 2.40%;针对新型经营主体,推广了以“仓壁保温+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检测”为核心的存储减损技术,并在宁晋县思农伟业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小麦试验仓示范和河北永生食品有限公司玉米试验仓进行示范和监测品质8个月,麦玉产后存储损失率降低2.73%。
       “在加工减损方面,我们与河北永生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全麦粉,实现了小麦加工副产品胚芽和麸皮再利用,提高了小麦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与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合作开展蒸煮类专用小麦品种筛选和主食专用粉的适度加工研究。”课题骨干、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教授李慧静指出。
       如何评价小麦、玉米产后减损效果?课题组针对农户,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方式每两个月沟通一次储粮技术实施进展;每两个月农户寄送样品至课题组,进行储粮损失和品质的检测。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和规模企业,课题组通过电话、微信、课题组技术人员前往公司现场指导、公司技术人员前往课题组学习等方式进行储粮技术示范,每两个月示范方寄送样品至课题组,进行储粮损失和品质的检测。
       截至目前,河北水热资源限制区小麦-玉米产后减损技术集成体系已授权《一种储粮智能监测包埋袋装置》、《一种新型通风除湿粮仓》实用新型专利2项,立项《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粮食储藏技术规范》地方技术规程1项。项目实施期间,该技术体系较传统技术减少小麦玉米损失合计约500吨。
       “该课题组集成的适合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储粮技术的示范推广,在一产收获减损和二产加工减损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可减少上游储粮主体储粮损失,一方面可保障下游粮食加工企业的粮食质量安全。通过规模企业订单收购、代储加工等方式,推动粮食加工企业向上游与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和协作,建设原料加工基地,开展优质粮食种植、收购、储存、专用化加工;打造优质粮食供应链。”该课题所属“河北水热资源限制区小麦-玉米两熟节水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负责人、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教授张月辰表示。